中國口譯人才面臨大發展 專家強調把好質量關
2004年11月08日08:53 新華網
“當前中英互譯的口譯人才需求大到什么程度?我認為有條件的話,在全球各地都可以考慮開設相關培訓機構!弊蛱,國際口譯大會暨第五屆全國口譯實踐、教學與研究會議在上海外國語大學閉幕,國際會議口譯員協會(簡稱AIIC)主席JenniferMackintosh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隨著國際政治、經濟交流的日益頻繁,中國的專業會議口譯員在未來幾年內一定會有顯著增加。
質量是“生命線”
“做口譯的信條則是‘除了質量,還是質量’!睔W洲委員會口譯總司代表BrianFox強調,“與其找個不好的口譯員,不如不要口譯!
在談及專業口譯人才的供求關系時,JenniferMackintosh認為,“質量越高,市場的需求量越大。如果口譯的質量普遍很低,人家也許就不需要了!睋榻B,口譯培訓非,F實,一般都會“按需生產”專業口譯員。目前國際上380種語言組合中,中英互譯口譯員屬于口譯界非常緊缺的人才。如AIIC在世界各地有2600多名會員,但語言組合中包含漢語普通話的僅有55名,但她對這類人數的增長表示非常樂觀。
“懂外語不一定就能做翻譯,正如有兩條腿未必就能參加奧運會田徑比賽!盉rianFox說,“濫竽充數可能會帶來災難!彼J為,在一些跨國商務談判中專業口譯員的作用也不可小覷,蹩腳的翻譯很可能會帶來巨大的損失。
特殊訓練不可少
正因如此,上外高級翻譯學院口譯系主任杜蘊德始終覺得壓力很大!叭绻髂晡覀兪着8個口譯系學生,能有一半順利畢業就已經是很不錯的成績了!边@個被同事評價為“比大山的中文還好”的加拿大人說,與其他專業研究生培養不同,口譯教學的過程有一定特殊性,“我們的培養可以說‘嚴進更嚴出’,學滿兩年一個都畢不了業也是正常的!
從250人報名、30人面試、10人入學,到如今8人通過中期考核在讀,杜蘊德說去年學院成立伊始,他們就建立了一套嚴格的“質量控制體系”,學員們進行的是非常艱苦的專業學習,僅每人每天自我訓練的時間就可能長達四五個小時。所有的教學和考核都嚴格按照國際標準進行。據杜蘊德介紹,除了包括他在內的兩名專職教師,其他的師資力量全都是專業口譯員,每周的課表會隨著這些兼職教師日程而靈活安排。
“你沒有親身經歷,怎能了解、考核他人在‘箱子’(即隔音的同傳室)里的工作狀態?”JenniferMackintosh很贊同上外的培訓模式,“我認為,無論教師還是考官最好都是專業的口譯從業人員!睋,聯合國將會為上外口譯系的學員畢業考核提供考官。
“金飯碗”不好端
JenniferMackintosh提醒那些熱衷加入口譯員隊伍的人,面對“高薪”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據她初步了解,聯合國給會議口譯員的報酬大約是每天400美金,歐盟的標準約為600歐元一天。但鑒于會議口譯的特殊性,一般的口譯員一年工作30多天,佼佼者每年最多也就工作100多天。
JenniferMackintosh認為口譯人才必須要有潛質;雖然她不同意專業口譯是“青春飯”,但她建議參加口譯培訓最好在40歲以前,畢竟口譯培訓需要大量艱苦的訓練和高端的技巧。她認為,口譯人才潛質中最重要的是保持旺盛的好奇心,“你不光要精通一國的語言,還要熟悉這個國家的文化背景、政治經濟狀況、領導人姓名,以及詞語背后包含的典故!蓖瑫r她還強調“終生學習”的必要性,“一個平時不讀書不看報的人,是當不好翻譯的!
作為會議口譯這一專門職業唯一的全球性專業協會,國際會議口譯員協會(AIIC)的會員身份被廣泛認為是專業口譯的最高專業認證。據AIIC網站顯示,目前AIIC在世界各地共有會員2697名,中國內地有22名,其中14名在北京,8名在上海。會議口譯包含交替傳譯和同聲傳譯兩種口譯模式。如今上海舉辦國際會議、展覽、論壇等活動的密度越來越大,平均每周舉行5.5個國際型會議,會議口譯人才供需之間的缺口非常大,其中同聲傳譯人員已被政府部門列為緊缺人才之一。(記者陸靜斐)(來源:文匯報)
返回翻譯文章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