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 id="8q56l"></p>
      <mark id="8q56l"><acronym id="8q56l"><legend id="8q56l"></legend></acronym></mark>
      1.   廣州翻譯公司
         
           
           
        首頁 | 關于我們 | 服務價格 | 質量保證 | 翻譯樣本 | 客戶名錄 | 在線詞典 | 翻譯資源 | 聯系我們
            當前位置:首 頁文學翻譯  
         

        《魔戒》的尷尬與文學翻譯的危機 

          2004-08-24 09:22:25  
        來源:《南方都市報》 

          今年5月,在一些奇幻文學的網站上出現了網友抨擊譯林出版社的《魔戒》系列,尤其是第三部《精靈寶鉆》的翻譯質量的言論。他們認為,因為譯者對《魔戒》及托爾金極不熟悉,導致了各種理解和翻譯錯誤,并提出“抵制譯林版”的口號。譯林方面對此作出了較為及時的反應,責任編輯與部分網友取得了聯系,并聽取他們的修改建議,目前正在進行翻譯修訂工作。這一事件中所透露出的網絡對出版物的監督作用,乃至網友對翻譯、出版權利的分享,都非常值得我們關注。

          緣起 網友抨擊譯本質量

          網友們對譯林版《魔戒》指責的內容包括:譯作擅自刪去原著中的地圖、附錄等資料;翻譯存在前后名詞不一致、錯漏、概念理解錯誤、風格不符等等問題。許多網友還將譯林版與臺灣翻譯的繁體字版進行比較,認為差距很大。網絡論壇以其慣有的方式,使這種指責越演越烈,口氣也頗多過火之處,以至于出現了“抵制譯林版”的口號。
          令人驚訝的是,其中的個別網友的帖子將什么地方翻譯不妥、應該怎樣翻譯都作出了非常細致的分析和說明,長達幾千字。從字里行間透露出來,他們顯然對于《魔戒》原著以及作者托爾金非常熟悉,并具有良好的外文素養。
          作為國內文學翻譯出版的大社,譯林出版社在這個事件中所表現出的態度應該說是明智的。在抨擊言論爆發后不久,譯林出版社立即作出了回應。他們在出版社的網站上開設了關于《精靈寶鉆》翻譯問題的討論專版,責任編輯對情況進行了公開解釋,并歡迎網友提出翻譯修改意見。同時,一份征求修改意見的聲明也被張貼到一些奇幻文學網站。
          該書的責編張遇表示,他目前一直與網上提出意見的幾個主要的網友保持聯系,聽取他們對于翻譯修改的建議,張遇還特意向記者展示了他與幾個網友討論翻譯細節的幾封郵件。他透露,這些網友中,有目前在英國留學的,有在國內的,都是忠實的托爾金迷,他們愿意為拿出一個好版本而無償地提供支持和幫助。
          對于翻譯質量不佳的問題,張遇表示有很多原因,如英文原版有多種版本的差異、《魔戒》本身語言的復雜造成翻譯困難,三個譯者之間存在銜接的問題,以及譯者對于托爾金或奇幻文學不夠熟悉等。而臺灣版本因為是由非常熟悉托爾金的朱學恒翻譯,因此在對原作風格、背景的把握上確實都更強一些。而目前國內缺少熟悉奇幻文學的譯者,這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張遇表示,對于網友的批評,只要是真正有道理的,他都非常歡迎,并且認為這對于出版社自身也是一件好事!毒`寶鉆》的翻譯修訂工作正在進行中,張遇表示,這一次將會花比較長的時間,力圖使各種問題都得到很好的解決,最后拿出一個很好的譯本。
          在這一事件中,網絡再次表現出了它強大的力量。而網絡力量介入到傳統的文化出版系統,這還是一個全新的事件。這似乎表明,翻譯和出版工作將越來越不再僅僅是個人或個別機構的事情,一種更加廣泛的群體監督、分工、合作通過網絡已經展現了其未來的可行性。

          解析 譯者的困窘與讀者的成長

          雖然“魔戒事件”對于翻譯出版事業有深刻的意義,但它的出現又是有其獨特背景的。首先是國內目前存在著一批奇幻文學迷,他們對于西方現代奇幻文學的熟悉程度已經遠遠超過了傳統的文學家和文學翻譯者。在這方面,我們的編輯和傳統翻譯者出現了滯后于讀者的情況。
          《魔戒》是現代奇幻文學的開山之作,它所構建的龐大的架空世界、各種神異的種族和文化、特殊的種族語言等等,都與現實世界存在非常大的差異。作者托爾金是牛津大學的教授,對于中古語言、文學的研究高人一籌,因此他在書中創造出了奇異的不同種族的語言。這些都決定了一個不熟悉托爾金、不熟悉奇幻文學的譯者是很難翻譯好這部作品的。
          而事實上,目前在國內要尋找對奇幻文學非常熟悉又具有豐富翻譯經驗的人幾乎不太可能。包括出版社編輯自身對于奇幻文學的了解也是非常有限。因此,網友們建議,讓托爾金迷來翻譯此書。但出版方無疑也要考慮:托爾金迷又是否真能勝任翻譯工作?在這里,雙方的意見出現了一個斷層。
          至于另一個特殊背景,我們不得不感謝網絡和教育。通過網絡,全世界的信息都能得以快速地傳播。早在《魔戒》中文版引進之前,許多人已經通過好萊塢大片或者網絡了解到了托爾金和《魔戒》,并下載了英文原著進行閱讀。高等教育的普及使得越來越多的人能夠直接運用外語閱讀作品。這使得奇幻迷們常常走在了國內出版社和譯者的前面。
          目前國內出版社對于西方經典奇幻作品的認識和反應仍然較慢,導致許多真正的奇幻迷因為國內的引進、出版跟不上,或者對于國內引進版的翻譯不滿而直接閱讀外文版著作,如《魔戒》、《黑暗精靈》等。許多奇幻文學的網站上也常常會推薦國外出現的最新魔幻作品,并提供外文版的下載閱讀。
          在這樣的情況下,國內的編輯和傳統翻譯者無疑是落后了。正遭遇奇幻文學熱潮的圖書市場呼喚更多懂得奇幻文學的出版社編輯和譯者。

          意義 抓住出版鏈條的最后一環

          與“魔戒事件”相似的例子是《哈利·波特》的翻譯。去年6月,《哈利·波特與鳳凰社》剛在美國上市之時,就有“波特迷”等不及國內引進版的翻譯期,并有網友聲稱“不滿官方的翻譯”,開始動手在網上自行翻譯該書,造成了一次關于“網絡侵權”的討論。
          這個事件,體現了網絡的無政府主義,網友的過分自由心態,同時無可置疑的是它對于出版方也是一個警醒和督促:你唯有做得更快、更好,才能超過這些競爭者。
          在一條完整的出版鏈條上,包括從作者、譯者、出版社到讀者的各個環節,而出版物質量的把關一直以來都是依靠上游的力量:作者的自覺、譯者的敬業、出版社的負責,而讀者一直處于缺席狀態。他們買到書,卻很少有渠道表達自己的意見。進入市場經濟時代,買方市場使讀者似乎被提到了很高的位置上,出版社都以讀者為上帝。但這個“上帝”的作用還是非常有限,雖說可以通過手中的鈔票進行投票,但比起直接發言督促,這個反饋過程還是要慢了許多。
          在這樣的背景下,這兩個事件才凸顯了它們的意義:讀者從被動接受到主動發表意見,甚至參與到出版工作的環節中去。出版機構和譯者不再是高高在上傳授知識的角色,而需要與讀者分享、切磋甚至接受批評與挑戰。如果這樣的機制真能夠通過網絡建立起來,那么這個出版鏈條也將更加完善。無論對于出版社還是讀者,這無疑都是一件好事。
          從翻譯的角度而言,這也是好事。翻譯理論家許鈞就表示,一個作品的翻譯能夠獲得讀者的反應和討論,有普通讀者關注其質量,而且能夠指出問題,這是網絡時代給文學翻譯帶來的一個新的希望。它對于翻譯事業必將是一個巨大的促進。
          當然,我們還要看到,這兩件事情有其特殊性,它們都由暢銷的奇幻文學作品引發。這說明就目前而言,網絡對于文學出版和翻譯的積極影響還有待發展。比如,對于翻譯家們最重視的西方名著的翻譯,網友們就似乎并沒有興趣,也無能力去提出批評。這也向讀者提出了挑戰:讀者必須達到一定的文學素養水平,才能夠發現和指出問題。文學翻譯水平的提高,在終極意義上有賴于讀者水平的提高。
          本版撰文:本報記者 田志凌

          網絡強大的互動功能能文學翻譯者和出版社是一種監督和挑戰,由《哈利·波特》和《魔戒》譯本引發的網上批評潮,無疑是對當下外國文學翻譯中存在的問題的當頭棒喝。譯林出版社在批評面前表現的虛心態度值得贊許,相信修訂后的新版《魔戒》能夠贏得“托爾金迷”的認可。而翻譯界深層次的問題則要等待時間去解決了。

          網友對譯林版《魔戒》的批評(有刪節)

          ……首先是對書籍內容的損傷。在2002年出版的《魔戒》的簡體中文第一版第一次印刷中,刪除了地圖,并對《附錄》中做了多處刪減,給讀者的理解造成障礙。在2004年出版的《精靈寶鉆》的簡體中文第一版第一次印刷中再次刪除了所有地圖、家族樹等資料。
          ……
          一、封面設計荒誕!毒`寶鉆》簡體中文譯本的精裝本和簡裝本采用的都是與書籍內容幾乎無關的圖案;
          二、翻譯者缺乏勝任該行業的基本素質,屢屢出現字面理解錯誤和大量漏譯;
          三、翻譯者對Tolkien教授營造的Arda世界缺乏基本了解,導致很多概念錯誤;
          四、翻譯者間缺乏合作,校對者沒盡到責任。在翻譯《魔戒》采用“多人合譯”的方法,讓三個人分別翻譯三卷書,名詞得不到統一,同一頁中同一個名詞竟然會出現不同的翻譯方法,相似的名詞往往被搞錯,校對人員形同虛設。
          這四點的后果是讓許多第一次接觸Tolkien教授著作的讀者無法正確理解小說內容,并大大減弱了他們對書籍的興趣!赌Ы湓佻F》、《王者無敵》兩卷書中翻譯錯誤至少也有800余處!而《精靈寶鉆》更加離譜,僅僅是書后的index就可以找出179處硬傷!……

          “冷門”斷檔 劣質泛濫
          ——國內文學翻譯問題掃描

          “魔戒事件”引發了我們對于出版物翻譯質量問題的關注。近年來,關于翻譯隊伍斷層、翻譯質量下滑、粗制濫造嚴重等指責屢屢出現,翻譯的現狀究竟如何?讓我們不妨來做一個掃描:
          
          翻譯斷層:拉美文學與捷克文學
          近年來,關于翻譯斷層的說法屢見不鮮。2003年8月,中央編譯局副局長尹承東提出我國的拉美文學翻譯出版出現斷檔現象:“在近五六年時間里,我國拉美文學的翻譯出版出現了極為冷清而消沉的局面,近乎無聲無息!
          尹承東表示,我國對拉美文學的介紹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曾出現過一個高潮。當時引進了像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馬爾克斯中短篇小說選》、《拉丁美洲文學叢書》等近六十種各類拉美著作。對于出版斷層的原因,尹承東認為,除了因我國加入世界版權公約后需承擔的版稅過高外,新一代的翻譯隊伍跟不上、譯者隊伍斷檔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另一個類似的事件發生在今年5月。新聞媒體紛紛報道了捷克文學譯者斷檔,致使赫拉巴爾文集的出版面臨終止危險的消息。記者采訪了赫拉巴爾系列作品的責任編輯龍東,他表示,目前的譯者都已經是七十多歲高齡的老人,他們是原來中國社科院外國文學研究所里東歐文學組的研究員。這個東歐文學組在幾年前已經解散了,目前繼續做專業研究的人非常少,要找到合適的譯者將更加困難。
          許鈞認為,文學翻譯在市場經濟下已經隨著文學一起遭到了冷落。而目前社會需要翻譯的地方很多,專業文學翻譯又不容易做好,這導致專心搞文學翻譯的人減少。
          另一方面,因為市場經濟的作用,出版社對于較為冷門的、小語種的文學書籍也缺少興趣,這也是引發小語種的文學翻譯緊缺的關鍵。拉美文學與捷克文學的斷層都與這個因素有關。英語、法語等文學翻譯并不是非常緊缺。
          許鈞認為,中國一直都沒有系統的翻譯人才的培養機制。要改變這種困境,除了依靠市場自己的調節之外,可能更多要依靠政府部門、高校以及整個社會的關注和扶持。他也表示,目前其實不乏優秀的年輕人投身文學翻譯事業,不過他們的成長還需要時間。
          
          粗制濫造的翻譯作品充斥市場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一直存在著一種對于翻譯作品質量的質疑之聲,人們看到太多粗制濫造的出版物充斥市場。
          《國際社會科學雜志》(中文版)副主編、社會學者、劇作家黃紀蘇認為,中國從魏晉唐翻譯佛經以來,歷史上有過幾次大的翻譯活動。包括20世紀初期的翻譯,都是非常認真的。但就是在第三次,即改革開放后尤其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這一次出了很多垃圾。許多西方的重要作品都被介紹過來了,但其中不少令人拒絕閱讀,甚至造成誤解。時下的經典名著重譯熱、外國名家文集熱、社科名著翻譯熱、哈佛財經管理熱……一浪高過一浪,僅《紅與黑》一書在市場上的譯本就不下十數種,《包法利夫人》有七八種,并大多打著“名著名譯”的旗號。然而,這眾多的譯本當中真正質量過關的譯本到底有幾種,誰也不敢保證。
          究其原因,黃紀蘇認為,主要是因為市場化過程中急功近利的心態造成的。為了搶占市場,許多出版社不顧翻譯的正常周期,采取拼湊、抄襲別人的譯作,或者忽視質量、單純追求產量的方式,結果制造出大量的劣作。他舉例說,黛安娜的傳記在她死后一周就在中國面市了,可以想見其背后完全是兵團作戰,一人一章,幾個晚上就搞出來的。
          對于翻譯者而言,因為是以數量決定報酬,所以一味追求速度而忽視質量的情況也無法避免。黃紀蘇認為,市場經濟為年輕人提供了更多掙錢的機會,今天翻譯科技、明天翻譯經濟,后天又翻譯文學,都只講求越快越好。而文學翻譯是一件需要慢、需要磨的功夫,這樣肯定無法獲得精益求精的翻譯作品。
          許鈞則持另一種看法,他認為之所以翻譯質量問題在近年顯得尤為突出,主要是因為中國在改革開放后的翻譯作品數量大大增加。在翻譯總量增加的情況下,那些低劣作品的數量也隨之增多。他認為,事實上目前中國一些優秀的翻譯家和翻譯作品并不比過去差,甚至還有所提高!
          經過了市場經濟初期的不規范,許鈞和黃紀蘇都對未來的文學翻譯發展狀況表示樂觀。許鈞認為,未來幾年中,出版社推出的外國文學作品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將取決于翻譯本身的質量,因此翻譯問題也必將成為出版社越來越重視的問題。

          □ 專家訪談
          許鈞:名翻譯家是需要時間篩選的

          許鈞,南京大學外語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翻譯理論家。身兼我國法國文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譯協翻譯理論與翻譯教學委員會副主任、國際翻譯聯盟科學委員會委員、江蘇省作家協會外國文學委員會主任等多個職務。譯有《追憶似水年華》第四卷,米蘭·昆德拉作品《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無知》;巴爾扎克的《邦斯舅舅》等作品,著有《文學翻譯批評研究》、《《翻譯論》等理論著作,以及大量關于文學翻譯研究的學術論文。
          2003年許鈞重譯昆德拉作品《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備受文學界關注,激起了文壇對其版本與韓少功1985年的譯本《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譯文高下的討論。
          
          文學翻譯回歸本位
          南方都市報(以下簡稱“南都”):很多人認為目前國內的文學翻譯質量堪憂,年輕譯者跟不上。您認為文學翻譯的現狀究竟如何?問題的根源在哪里?
          許鈞: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先回顧一下歷史。我國的文學翻譯經歷了幾個主要階段:一個是20世紀,隨著“五四”新文化運動,我們需要通過文學翻譯從外國作品中尋找新思想,通過翻譯來改造我們的語言。到了戰爭時期,文學翻譯又起到鼓勵國民抵抗外侵的作用。老一輩翻譯家,像傅雷,就是為了在當時一片陰霾的大地上尋找光明,給人民以鼓舞,翻譯了《約翰·克里斯朵夫》。
          1979年改革開放以后,翻譯重新興起。翻譯的渠道、數量、引進速度都比過去大大增加,翻譯所擔負的任務也多樣化了:文學、科技、哲學、經濟,數量非常龐大。我國每年出版圖書的百分之三四十都是翻譯圖書。在這樣的情況下,文學翻譯出現了兩個問題。
          一個是文學的作用和地位發生了變化。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文學翻譯所承載的功能不光是文學,還承擔了政治、改造國民性、改造思想的重任,F在文學翻譯慢慢回歸到了文學本體,也就不再那么受關注;另一個問題是受到市場影響,文學翻譯的報酬很低,整個社會對翻譯人才的重視程度也不夠。翻譯人才有很多任務,相對可以專心搞文學翻譯的人才就少了。
          
          十六七歲可以出來一個寫作天才,但一個人不到五六十歲是成不了翻譯家的
          南都:那它造成的后果是怎樣的呢?
          許鈞:肯定是翻譯做不到精雕細琢了。而且一個不正常的市場現象是,優秀翻譯家的報酬與一個剛出道的譯者的報酬基本一致。都是60元千字,無法體現翻譯質量的價值。因此,在(上世紀)90年代名著重譯的大潮中出現了很多不良現象。比如拼湊、抄襲別人的翻譯作品。羅新璋先生翻譯《紅與黑》,一天譯三百字,才掙十來塊錢,而那些抄的人,一天就可以抄一兩萬字,拿的稿酬卻是一樣的。在這個過程中,市場確實打擊了許多人的積極性。
          真正的文學翻譯要求不能急躁,而且要有真正的對兩種語言的把握能力,有深厚的文學的素養和對文學的一種感覺。好的翻譯絕對不是一下兩下就能出來。我們可以說十六七歲就出來一個寫作的天才,但一個人不到五六十歲是成不了翻譯家的,F在中學生可以寫小說,而研究生翻譯一部小說都被懷疑能力不及。翻譯到底有多難?我可以舉個例子,美國從上世紀四十年代就開始研究機器翻譯,到今天,科技都可以把衛星送上火星了,但通過計算機連一般的翻譯問題都沒有解決,何況是文學翻譯。
          我的一個總體判斷是,我們現在翻譯的東西很多很豐富,總體而言水平不會比以前差,甚至還有所提高。但由于總量多,其中不好的也相應地多了,就凸現了這種問題。其實現在很多文學名著重譯本就比以前的要好。
          
          要有一個好的機制,翻譯質量才能有保證
          南都:那么您覺得從出版機制的角度來看,怎樣才能解決翻譯的質量問題?
          許鈞:以前的老翻譯家年輕的時候,當時編輯的水平是很高的,包括傅雷的東西,人民文學出版社都做過修改,F在有些出版社本身沒有這個力量、這樣的編輯人才。甚至有些出版社為了搶占市場,讓不懂外文的人去抄譯、剽竊名著。這里的問題出在圖書出版的整個管理機制上。如果譯者這關失守,編輯這關也失守,領導一審二審都失守,到最后大眾媒體也失守,那結果就可想而知。
          現在比較優秀的大出版社,都會讓人試譯,試譯得好才請你翻譯,一本書稿譯完,責任編輯是要一個字一個字對照一遍原文的。許多責編本身就是翻譯家,比如人民文學、上海譯文、南京譯林等出版社都是這樣。但許多小的出版社就沒有這樣的力量。
          所以我認為,現在的翻譯質量問題不能去怪譯者。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有真正高水平的編輯隊伍,編輯本身要精通外語,要有懂外文的領導,要有大眾媒介刊登翻譯文學批評文章,有一些翻譯批評家,這樣才能有健康的機制保證。
          
          出版社可以搞簽約翻譯家
          南都:文學翻譯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可以說是再創作的過程,但譯者在大眾心目中卻遠遠比不上作家那么知名。您覺得通過建立譯者的個人品牌是不是可以對翻譯質量有一個好的保證?此外,老一代的翻譯家如傅雷,是以翻譯為全部職業的,而現在的譯者都是業余兼職。您覺得翻譯者的職業化是不是一個可行的方式?
          許鈞:確實,整個社會對于文學翻譯的重視程度一直不夠。我覺得品牌化或者職業化都是非常有效的方式。出版社應該去樹立一批翻譯家的品牌,宣傳好的譯本。比如上海譯文出版社,在“文革”前就有一批專門的翻譯家,一直關照他們,傅雷、草嬰都是,F在也有一些老翻譯家退休后,出于對文學的熱愛,在家專門做翻譯的,像復旦大學退休教授徐和瑾重譯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目前環境下,職業翻譯家的可能性不大,但我覺得出版社可以搞簽約翻譯家。
          未來幾年,出版社推出的外國文學作品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取決于翻譯本身的質量。出版社要解決這個問題,一是搞簽約制,去幫助樹立品牌;其次是通過各種獎項和比賽,發現一批有文學翻譯天才和功底的年輕人,給他們一些機會,讓老翻譯家給他們指導;第三是定期召開一些文學翻譯研討會,大家切磋翻譯經驗;第四,加強文學翻譯的比較、欣賞和批評工作;第五是出版社領導要重視翻譯質量問題。
          
          好的譯者需要培養
          南都:您認為現在年輕一代的翻譯不會有斷層嗎?
          許鈞:我認為不會。其實現在很多年輕人的翻譯都是做得不錯的。像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都有一批學習翻譯理論和實踐的學生。這些年對翻譯問題的研究也在深入。從今年起,我們已經有了翻譯研究的博士點,全國還有十多所高校有培養翻譯方向的博士點。
          比如我的研究生,他們畢業后有的留校教翻譯,有的去到像上海譯文出版社、譯林出版社等做編輯。他們在學校受到了良好的理論教育和翻譯訓練,他們在上研究生的時候翻譯出的《流浪的星星》、《第一個人》、法布爾的《昆蟲記》等都得到了許多大家的贊揚,有的還得了獎。
          我覺得其實只要用心去培養,很多年輕人還是會真正喜歡上這個事業,做出優秀的成績的,F在很多人會說,年輕人的翻譯水平跟不上,我覺得是非常錯誤的。傅雷當年開始翻譯時也不過19歲。很多老一輩翻譯家都是中學就開始翻譯的。都會有這么一個逐漸成熟的過程,你不能拿老一輩成熟后的高度來要求現在的年輕人。
          南都:有人說這個時代出不了大翻譯家,您怎么看?
          許鈞:我們的社會是一個多元化的時代,或者說群雄時代。而且大家是需要時間積淀和篩選的。比如我們現在也有很多好作家,像余華、韓少功、蘇童、畢飛宇,你能說他們不好嗎?但我們現在是把他們與那些經過五六十年沉淀后剩下的那些人去比較,你怎么能說他們五六十年后一定不能成大家呢?
          文學翻譯是一個文化積累的過程,它處于不斷淘汰的過程中,比如魯迅當年翻譯的很多作品,現在就被淘汰了。真正留下的幾個,像傅雷、朱生豪、葉君健等是真正的常青樹。這是與他們的文學素養、天才分不開。所以我覺得要有一種發展的目光,我相信我們這個時代也一定能出現這樣的大家。
          我認為,中國在文學翻譯方面剽竊、抄譯的時代也慢慢過去了,就像大浪淘沙一樣,到最后它總會回到正軌上來的。當然這最后還是要依賴整個社會對于翻譯的重視。
          本版撰文:本報記者 田志凌

          □ 鏈接
          翻譯大家回顧

          
          黃紀蘇認為,翻譯大家產生的時代具有其特殊性,首先那個時代是一個真正的讀書時代,那個時代文人的素養非常高。另一方面,由于處在時代轉折點上,傅雷等人對于傳統文化的繼承,以及對于西方思想文化的掌握都是非常強的。這種學貫中西的背景現在已經不太容易做到了。
          成為大翻譯家的另一個特點,是“術業有專攻”,如傅雷翻譯的《約翰·克利斯朵夫》與巴爾扎克作品;朱生豪翻譯的莎士比亞全集;葉君健的安徒生童話;羅念生的古希臘文學;草嬰的托爾斯泰全集等。他們的名字都與特定的外國文學作品或者作家聯系到了一起,成為鮮明的個人標志。專一而精深,這也是今人所缺少的精神品質之一。

          傅雷
          傅雷(1908-1966),一代翻譯巨匠。幼年喪父,在寡母嚴教下,養成嚴謹、認真、一絲不茍的性格。早年留學法國,學習藝術理論,得以觀摩世界級藝術大師的作品,大大地提高了他的藝術修養;貒笤谓逃谏虾C缹,因不愿從流俗而閉門譯書,以“稿費”謀生計,未取國家一分俸祿,可見其一生事業重心之所在。傅雷數百萬言的譯作成了中國譯界備受推崇的范文,形成了“傅雷體華文語言”。
          傅雷幾乎譯遍法國重要作家如伏爾泰、巴爾扎克、羅曼·羅蘭的重要作品。有《約翰·克利斯朵夫》、傳記《貝多芬傳》、《托爾斯泰傳》、《米開朗琪羅傳》;巴爾扎克名著《高老頭》、《歐也妮·葛朗臺》、《貝姨》、《邦斯舅舅》、《夏倍上!、《幻滅》;伏爾泰的《老實人》、《天真漢》;梅里美的《嘉爾曼》、《高龍巴》等等共三十余部作品。

          朱生豪
          朱生豪(1912—1944),著名的莎士比亞戲劇翻譯家、詩人。出生于浙江嘉興一個破落的商人家庭。1929年入杭州之江大學,主修中國文學,同時攻讀英語。畢業后于1933年在上海世界書局任英文編輯。
          朱生豪從24歲起,以宏大的氣魄、堅韌的毅力,經數年嘔心瀝血,翻譯出版了《莎士比亞戲劇全集》(含戲劇31種)。他英年早逝,只度過了32個春秋。而他所譯莎劇《全集》由世界書局出版后,轟動文壇,被時人嘆為“宏偉的工程”、“偉大的業績”。
          朱生豪的翻譯態度嚴肅認真,以“求于最大可能之范圍內,保持原作之神韻”為其宗旨。譯筆流暢,文詞華麗。他所譯的《莎士比亞戲劇全集》是迄今我國莎士比亞作品的最完整的、質量較好的譯本。我國出版的第一部外國作家全集——1978年版的《莎士比亞全集》(中文本),戲劇部分采用了朱生豪的全部譯文。

          葉君健
          葉君健(1914—1999),中國第一個從丹麥文翻譯、并系統全面地介紹安徒生童話的翻譯家,作家。1936年畢業于武漢大學外國文學系。1944年至英國劍橋大學皇家學院研究歐洲文學。歷任輔仁大學教授,《中國文學》副主編,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等。
          《安徒生童話》現有80多種文字的譯本,丹麥報紙有評論認為中文譯本是最好的。文中認為“只有中國的譯本把他當做一個偉大作家和詩人來介紹給讀者,保持了作者的詩情、幽默感和生動活潑的形象化語言,因而是水平最高的譯本!睘榇,丹麥女王曾隆重授給葉君健“丹麥國旗勛章”,這是全世界《安徒生童話》眾多譯者中唯一獲此殊榮的。也是安徒生與葉君健作為作者與譯者,因一部作品先后獲得同樣勛章的唯一先例。

        返回翻譯文章精選

         
         
        --------------------------------------------------------------------------------------------------------------------------
        版權所有 @ 貫日翻譯服務有限公司(廣州|北京|上海|深圳|東莞)|網站地圖
        廣州市越秀區環市東路371號世貿南塔24樓
        全國免費服務電話: 400 888 0389
        廣州 020-86266990 手機15711834984 電子郵件:chi@en-ch.com
        網站備案登記號:粵ICP備15089450號


         
        国产激情视频免费在线观看_天堂无码免费在线视频_免费一级无码在线网站_A级片中文字免费
        1. <p id="8q56l"></p>
          <mark id="8q56l"><acronym id="8q56l"><legend id="8q56l"></legend></acronym></mark>